2022-05-06
萧山来氏祖祠总堂在长河古镇,甲第绵延,古宅相连。说起来氏,无不以“九厅十三堂”为傲。在《萧山来氏家谱》每一页的中间下方均刻有“会宗堂”,它是萧山来氏的标记、族记。会宗堂在来氏的十三堂中享有至高的地位,是长河来氏祖祠总堂,来氏大宗的宅第,位列长河来氏十三堂之首。会宗堂位于长河山池旁,建于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作为来氏大宗(大房德高望重者)的府宅,气势恢弘,是其他来氏十二堂无可替代的。会宗堂前有一石砌长池,曰“山池”,两边栽槐树浓荫似伞,门前竖四对长方石旗杆,大门两边立一对门当空旷的天井两旁置青石板凳,正厅正中悬挂“会宗堂”匾额,正厅立柱须四人合抱,柱上刻有“绩著勤劳,十载宦有驰七省,满腹经纶,一门守世立三朝”。会宗堂四周挂着历朝历代朝廷御赐来氏的各种金匾。穿过正厅,又是一天井,过天井是大堂,堂前供奉着来氏列祖列宗的神位。来大宗是来氏家族的族长,一般由族中德高望重、年富力强的人士担任,担......
来氏家谱,亦称萧山来氏家谱,自明朝万历年间至民国11年,前后经过四次编纂而成。是一部反映中国古近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发展的历史文献,对研究长河及萧山,乃至中国的历史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被列入“第一批浙江档案文献遗产”。来氏家谱共60卷(现存59卷,其中一卷在文革时遗失),约230万字,内容丰富,纲目清楚,体例完整。据家谱记载,来氏家族从宋元祐三年(1089)至清光绪三十年(1807)间,共受皇上诰封101道,有387人被封为上至宰相,下至七品的京官。家谱共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有《卷首目录》34篇、《序文》14篇。另有《凡例》4篇、《宗谱田记》1篇、《会宗图序》1篇、《原姓氏支流》1篇、《来莱辨》1篇、《西川宗系录》1篇、《续记后汉书远祖君叔公传》1篇、《续述始祖太守公遗诗》1篇、《义田碑记》1篇、《四训八戒》1篇、《会宗家训》1篇、《历世通族排行字数》1篇。第二部分来氏家谱分11卷,......
明清时,凡有品学为地方所推重者,逝后由大吏题请祀于其乡,入乡贤祠,春秋致祭。明万历年间,始建萧山乡贤祠,祭祀萧山当地德高望重的乡贤。至清末,入祀萧山乡贤祠的共计68人,其中长河来氏13人。来氏八世祖来励(康顺公)隐居不仕,倡导耕读并举,兴教育人家风,著作《四训八戒》,开启萧山来氏一门24位进士、57位举人、97位贡士的书香世家、传奇门第,被称为萧山来氏的“中兴之祖”。入祀萧山乡贤祠。来氏五房十世、陕西按察使来天球(两山公)以为官公正廉洁,严明执法而入祀萧山乡贤祠。来氏六房十三世、江西右布政使来三聘(熙庵公)以行侠仗义,廉洁奉公而入祀萧山乡贤祠。来氏五房十三世来经邦(冠岩公)善于经营,孝行感人,以子来宗道明崇祯朝内阁首辅而贵,入祀萧山乡贤祠。与来励、来天球、来三聘、来经邦等一起入祀萧山乡贤祠的,还有来嘉谟(静冠公)、来斯行(马湖公)、来立模(九畹公)、来继韶、来方炜(泽兰公)、来立相(九山公......
西旺疃村沭河,自北向南贯穿莒县,在流经南部的夏庄镇附近时,河道与东西向的日兰高速公路相互交汇,形成一座壮观的大桥景观。而在大桥的西边不远处,有一个叫做“西旺疃”的村庄,就是这次要介绍的地方。这次之所以选择介绍西旺疃,主要是因为当地的姓氏比较特殊,这个村庄是由“来姓”建立,至今村里仍以来姓为主。“来”是一个相对少见的姓氏,在全国范围内,浙江萧山是一个主要分布地。据说,来姓始祖在宋代就迁到萧山,经过数百年的繁衍,逐渐成为一大望族。一般来说,规模小的姓氏,渊源也比较单一。那么,莒县夏庄镇西旺疃村的来姓,与浙江萧山的来姓之间有没有渊源呢?根据《莒县志》的记载,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关于西旺疃村的历史,县志载:“明洪武年间来氏自浙江萧山迁此,取吉祥之名旺疃,后分两村,此居西,名西旺疃。”也就是说,西旺疃和邻村东旺疃的来姓人,在广义上都属于浙江萧山来氏的分支。萧山来氏为江南有名的书香门第,从宋代开始......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月夜》译文及注释 译文 今夜鄜州月亮,一定同样清圆,...
??春分是个比较重要的节气,它不仅有天文学上的意义:南北半球昼夜平分,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是四季的开始。那么你知道春分节气的由来和习俗吗?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 ??春分节气的由来 ??春分,是春季九十天的中分点。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位于黄经0°(春分点)的日子。春分这一天太阳直射地球赤道,南北半球季节相反,北半球是春分,在...
??春分竖鸡蛋是怎么回事?一般的民谚道就是“春分到,蛋儿俏”,还有就是民间习俗当中“春分”对于在这天应该要“竖蛋”,这个据说是早在几千年之前的我们的一些老祖宗其实就是应该以此来庆贺春分时节。 ??根据以往的经验,应该是这样是“春分竖蛋”:对于鸡蛋光滑表面其实就是属于高低不平的,而且有许多的突起的一些“小山”,“山”的高是0.03毫米左右的,对于山峰...
春分竖蛋,也称春分立蛋,是指在每年春分这一天,各地民间流行的“竖蛋游戏”,这个中国习俗也早已传到国外,成为“世界游戏”。4000年前,华夏先民就开始以此庆贺春天的来临,“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流传至今。 早在4000年前,中国就有了春分立蛋的传统,当时是为了庆祝春天来临。其实,立蛋与春分并不相干,是要使蛋的重心必须低于蛋中部最大周长的...
??清明饼是浙江,江苏等江南地区的汉族传统小吃,是清明节的食俗。清明饼也被称作清明团子、棉菜饼、清明果、青团子等。那么,为什么要吃清明饼呢? ??清明饼的来历一: ??传说有一年清明节,太平天国李秀成得力大将陈太平被清兵追捕,附近耕田的一位农民上前帮忙,将陈太平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陈太平吃时,一脚...
立夏挂蛋是什么意思? “挂蛋”是立夏的常见的习俗之一。 俗话说“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意指随着气温上升,炎夏步步逼近,小孩子特别容易产生身体疲劳四肢无力、食欲减退逐渐消瘦的现象,这便是“疰夏”症状,据称只要在立夏那天吃蛋,就可预防此病。疰夏是夏日常见的症状,患者多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子尤易疰夏。 立夏这日,人们煮好鸡蛋,有的地...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立夏这个节气在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就已经确立了,预示着季节的转换,为一年四季之夏季开始的日子。 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
母亲节作为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最早的庆祝仪式发生在古希腊。在美国、加拿大和一些其他国家,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天就是母亲节。在其他一些国家的日期并不一样(参见世界各国母亲节日期)。母亲们在这一天通常会收到礼物。康乃馨被视为献给母亲的花。 母亲节的起源 英国母亲节的发展 十七世纪英格兰,为表达对英国母亲们的敬意,乃订四旬斋的第四个...
萧山来氏—垂史八百年南宋时,来氏从河南迁居萧山。始祖来廷绍,号平山。原籍河南开封府人。1202年赴任绍兴知府,途经萧山,十二月十五日病殁于萧山祗园寺,年五十三岁,葬于湘湖方家坞。辛弃疾为其写了《墓志铭》。为了守护父墓,来廷绍长子来师安则在冠山南麓筑室而居。从此,萧山来氏以冠山为据点,以长河为渊源,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兴旺发达。萧山来氏垂史八百年,人文荟萃,簪缨相继,门庭显赫。明朝时,曾有“两浙巨宗”之美誉。来氏最为强盛时期,每逢朝考,来氏录取的总额占全额六分之一,世称“无来不出榜”。从宋至清,萧山来氏受皇上封的圣旨共有101道;封的官职分布在全国各地共有387人,民间历来有“三斗六升芝麻官”之谚形容历史上来氏的官员之多。...
《百家姓》中没有“来”姓,但是,来氏后裔遍布世界各地,许多著名姓氏书都备载来氏渊源。《萧山来氏家谱》共59本,约230万字。内容丰富,纲目清楚,体例完整。自明朝永乐十三年至民国十一年,前后经过四次编纂而成。记载了来氏家族从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9年)至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间,萧山来氏的发生、发展和发达历史。一、萧山来氏的起源:民间流传着三个美丽的传说,异曲同工地述说了这样一段历史:宋朝的时候,萧山来氏的始祖来到了萧山长河头,因为陌生,就对左邻右舍自称是“新来的”,久而久之,大家便以为是“姓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萧山来氏子孙繁衍,家业兴旺。据《萧山来氏家谱》世系记载:南宋时,来氏从河南迁居萧山。始祖来廷绍,行美三,字继光,号平山,别号思洛子。原籍河南开封府鄢陵县咸平乡淮安里人。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六月二十一日,南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赴任绍兴知府,途经萧山,......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商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其存在了六百多年的历史,在商汤灭掉夏朝之后,就把自己的子孙分封到全国各地,让他们在那里建立自己的诸侯国。其中的一支就被分到了“郲”这个地方,于是,中华姓氏海洋中又增添了一个新的姓氏——来姓。来庆祝是2002年来氏续修族谱的成员之一,十几年过去了,当年参与修谱的人员如今只剩下他和侄子来延指了。谈及修谱的意义,来庆祝颇为激动,作为与官修正史、地方方志同为华夏文明记载的三大支柱之一,姓氏族谱老早就受到了各方面的重视,一部族谱,不仅仅是一个家族的追本溯源、源远流长,更是起到了弘扬孝文化、促进宗族和谐的作用。根据《新续来氏族谱序》可知,早在《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就有记载,“来氏出自子姓,商之支孙食采于郲(今山东龙口),因以为氏”。可见,来姓来源于商朝开国君主汤王,是其后代子孙以封国为氏,后几经简化为“来”。对于玄鸟(燕子)的传说,新续族谱序......
小满(grainbuds)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每年5月20日到22日之间视太阳到达黄经60°时为小满。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这时全国北方地区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已开始饱满,但还没有成熟,约相...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四种,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阴历5月5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拥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个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
端午节的由来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
明代万历年间的礼部尚书来宗道的父亲来经邦是一位孝子。来经邦的母亲眼睛看不见,来经邦就退学回家照顾母亲,“晨夕奉侍,噫欠必闻。摇足畏臂,靡不持挟。时陈说小史野语可嬉笑者”,不仅在生活上对母亲悉心呵护,还关心心理状态,经常给她讲故事解闷。清代有一位来五槐,也是以孝闻名。传说来五槐母亲生病时想吃梨,可是当地没有,他便过江到杭州去买。回来时赶到江边,天气骤变,白浪滔天,船工都不敢行船。来五槐心急如焚,仰天长啸,眼泪纵横。这时一个头发眉毛胡子花白的老船工被他感动,愿意载他渡江。小船颠簸着迎着风浪而去,随时有倾覆的危险。来五槐向天虔诚哀告,“我进城给重病的母亲买梨吃,如果我这次不能平安回去,便辜负了母亲的一片希望,母亲听到我的死讯,也会哀痛归天,两条性命就此结束,老天爷这岂不是罪上加罪?”说完失声恸哭。这时老天仿佛被他感动,瞬时变得风平浪静,小船安然抵达西陵渡口。来五槐谢过老船工,拜过潮神,赶紧回家了......
《百家姓》中没有“来”姓,但是,来氏后裔遍布世界各地,许多著名姓氏书都备载来氏渊源。《萧山来氏家谱》共59本,约230万字。内容丰富,纲目清楚,体例完整。自明朝永乐十三年至民国十一年,前后经过四次编纂而成。记载了来氏家族从北宋哲宗元祐三年(1089年)至清朝光绪三十年(1904年)间,萧山来氏的发生、发展和发达历史。一、萧山来氏的起源:民间流传着三个美丽的传说,异曲同工地述说了这样一段历史:宋朝的时候,萧山来氏的始祖来到了萧山长河头,因为陌生,就对左邻右舍自称是“新来的”,久而久之,大家便以为是“姓来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萧山来氏子孙繁衍,家业兴旺。据《萧山来氏家谱》世系记载:南宋时,来氏从河南迁居萧山。始祖来廷绍,行美三,字继光,号平山,别号思洛子。原籍河南开封府鄢陵县咸平乡淮安里人。生于南宋高宗绍兴二十年(1150年)六月二十一日,南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年)赴任绍兴知府,途经萧山,......
萧山来氏“占籍萧山,卜居冠山之阳”。传至第八代,来氏出了一位中兴之祖,就是大名鼎鼎的康顺公(来励)。他倡导了“耕读并举,诗礼传家”的家风,著作了“四训八戒”……...
东汉建安十一年(206年),改下邳国置下邳郡,属徐州。辖境北部和南部同下邳国,东部缩小至今江苏沭阳、泗洪等县。...
2017年父亲节是6月18日,星期日。 2017年的父亲节是第107个父亲节,第72个中国父亲节。 【世界上第一个父亲节】 世界上的第一个父亲节,1910年诞生在美国,是由住在美国华盛顿州斯波坎的布鲁斯多德夫人倡导的。 多德夫人的母亲在生育第六个孩子时,因难产而死,多德夫人的父亲威廉斯马特先生曾参加过南北战争,他在妻子过世后,独自...
夏至为什么要吃馄饨 “馄饨一吃,不长痱子”。江南地区夏至日讲究要吃馄饨,说是吃了馄饨,可包夏日不苦夏,健康度过。相传宋朝宫廷中,每年夏至,御厨们就会包夏至馄饨供帝后妃嫔食用,甚至宋朝宫廷还有一道“芒种馄饨”的着名面点。 夏至吃馄饨的由来 西汉扬雄所作《方言》中提到“饼谓之饨”,馄饨是饼的一种,差别为其中夹内馅,经蒸煮后食用;若以汤水煮熟...
处暑节气是我们二十四节气之一,处暑的到来,意味着炎热的夏季即将过去,清爽的秋季即将到来,但是关于处暑的来历,主要是与古代的农作物有关,处暑时也是古代人祭祖迎秋的时候。 处暑的由来 太阳到达黄经150°时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处暑。处暑是反映气温变化的一个节气。“处”含有躲藏、终止意思,“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处,去也...
在中国众多的少数民族中,有个民族叫彝族。彝族是石林地区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民族,而撒尼人又是居住在这里的彝族支系中所占人数最多的一个。在长期的居住过程中,撒尼人扎根本土,形成了富有地域风情的文化体系,语言、风俗等都带有浓厚的撒尼风情撒尼人信奉原始宗教,觉得万物都有灵,包括一块石头,一棵树都有灵性,比较崇拜大自然赋予的东西。在撒尼村寨中有这样一个风俗:村子里面有个小孩经常生病,他的父母亲就会在早上太阳没有升起的时候站在村口,碰到男的就认做干爹,女的就认做干妈,并且让认的干爹干妈给小孩起一个名字,如果没有遇到人,遇到小狗,小鸡,这些,都要拜它,比如说人没有来,跑出一只鸡,那个小孩就叫鸡什么,如果什么都没有遇到就找个石头、找个树认干妈干爹,反正就是都出去就要起个名字回来。如果遇到的人当时想不出名字,那就拿他衣服取下一个扣子让小孩拿回去,过几天想好名字再去给他起名字。碰到一个特别小的小孩,没法认干......
2022-07-11
“病卧僧房两月多,英雄壮气渐消磨。昨宵饮药疑尝胆,今日披衣似挽戈。吩咐家人扶旅榇,莫教释子念弥陀。此心不死谁如我?临了连呼三渡河。”这是一首记载于一部老家谱中的七律,作者是南宋名士来廷绍。这首七律为我们引出了一个古老而显赫的家族——萧山长河来氏。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镇馆之宝最后一站,——萧山区档案馆,翻开《萧山来氏家谱》,一起去追寻先贤的印记。《百家姓》中本没有“来”姓,但在许多著名的姓氏书籍中都备载了来氏的渊源。大量史料和《来氏家谱》的记载表明,来姓出于殷人玄鸟之裔,同姚姓、姜姓、姬姓一样,是华夏族的“子姓”。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来廷绍赴任绍兴知府,途经萧山,后病殁于萧山祇园寺,葬于湘湖方家坞。其长子师安守墓,“占籍萧山,卜居冠山”。从此,萧山来氏祖先在冠山脚下长河繁衍生息,兴旺发展,至今来氏家族已传至33世,其裔孙散播于全国各地,甚至到达海外。《萧山来氏家谱》最初收藏于民间。19......
Copyright 2023 zupu.cn 浙ICP备18024415号-5